七位英年早逝的皇帝,若他们能活得久,帝国命运或许会“反转”!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8:57 点击次数:198
文/格瓦拉同志
正所谓“一人兴邦,一人丧邦”。在王朝命运的“十字路口”,一位能长期执政的明君,对于帝国度过“瓶颈期”实在是非常关键。比如,下列七位英年早逝的皇帝,如果能活得久一些,处于颓势的帝国命运或许就能“反转”。
1.北魏孝文帝(467-499年)
北魏孝文帝继承祖母冯太后的遗志,终于完成国内的汉化改革,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民族隔阂的同时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军事等方面也面貌一新。孝文帝勤于政事,赏罚严明,对推进、巩固改革不遗余力。只可惜天不假年,在33岁时便因病去世,不得不将皇位传给年仅16岁的皇太子元恪,也即宣武帝。
北魏孝文帝拓跋宏,后改名为元宏
宣武帝虽然志在传承父志,但由于性格优柔寡断,对两位叔父元禧、元详的贪污腐化没有及时制止,晚期又纵容外戚高肇专权,几乎完全断送孝武帝的改革成果。534年,北魏在混乱中一分为二,此时距孝武帝去世才35年时间!
展开剩余81%2.北齐孝昭帝(535-561年)
在北齐四位真皇帝中(废帝高殷与幼主高恒都是傀儡),只有孝昭帝高演一位正常人,其他三位(文宣帝高洋、武成帝高湛、后主高纬)都是变态+暴君的集合体。高演作为“变态王朝”中的“异类”,德才兼备、勤于政事,对外偃兵息武,对内轻徭薄赋,为国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和平环境,是难得的有为之君。
孝昭帝高演是北齐唯一的明君
可惜孝昭帝在位仅一年时间有余,便因坠马重伤而死,年仅26岁。继位的武成帝、后主重回“变态+暴君”的角色,北齐在这对混蛋父子的治下好比“王小二过年”,没多久就歇了菜。577年,北周亡于北齐,距孝昭帝驾崩仅16年时间。
3.北周武帝(543-578年)
北周武帝在位18年时间,任期虽然不算短,但前12年时间一直受制于权臣宇文护,真正属于他的时代才仅有6年时间。武帝在这6年时间里主要完成三件大事:灭佛(574年)、灭北齐(577年)、败南陈(577年),不仅统一北方,而且还具备了统一南方的军事优势。
北周武帝
然而就在武帝筹谋灭陈之际,突然罹患重病去世,皇位传给太子宇文赟,也即宣帝。宣帝是个荒淫暴虐的主儿,天天各种狂作,终于把国家搞成烂摊子,自己也在580年死掉。翌年,外戚杨坚废黜静帝,建立隋朝。
4.唐武宗(814-846年)
唐武宗在位七年时间,任用李德裕为相,在朝廷内部削弱宦官势力、加强相权;在地方上削弱藩镇势力,平定卢龙、河东、昭义各镇叛乱;在外击败回鹘,稳定漠北局势。又大力灭佛,增加国家的税收与兵役人员。所有这一切,使日渐衰颓的大唐重现中兴气象,史称“会昌中兴”。
唐武宗执政期间,被称为“会昌中兴”
可惜天不假年,武宗在32岁时便因过量服食丹药驾崩,帝位由皇叔李忱继承,是为宣宗。宣宗朝虽然号称“大中之治”,但由于罢黜李德裕,大量的废弃武宗朝政策,“会昌中兴”的成果尽毁。宣宗之后,再无有为之君,唐朝再难振兴。
5.后周世宗(921-959年)
周世宗在位七年时间,招抚流亡、减少赋税,裁汰冗弱、整军练卒,使后周国力日渐强盛。周世宗志在统一,于是西败后蜀,夺取秦凤成阶四州;南破南唐,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;北伐契丹,连得二州三关,战果辉煌。然而就在规划攻取幽州之际,世宗罹患重病,班师回京后不久便崩殂。
后周世宗柴荣
世宗驾崩后,年仅6岁的皇子柴宗训继位,由年仅28岁的小符皇后“垂帘听政”。翌年,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代周建宋。
6.元英宗(1303-1323年)
元朝自忽必烈之后,便被层出不穷的内乱、权臣干政搞得混乱不堪,直到英宗即位后,才又看到中兴的曙光。英宗于1320年即位,起初受太皇太后答己与权相铁木迭儿控制,丝毫不能有所作为。1323年,答己与铁木迭儿相继病死,英宗遂任用拜住为右丞相,开始推行新政,并对铁木迭儿进行清算,从而引起其党羽的恐慌。
元英宗
1323年,英宗自上都南返大都,途经南坡店驻扎时,与拜住一起被铁木迭儿的党羽杀害,史称“南坡之变”。此后,元朝中兴改革夭折,直到被逐出中原之前,再未出现过有为君臣来匡救时弊。
7.光绪帝(1871-1908年)
虽然历史不能假设,但人们仍不禁会猜测:如果光绪帝的寿命能顺利熬过慈禧太后,那么以“维新”自诩的光绪亲政后,会不会革除慈禧的弊政,给正走向亡国破家的清朝及时地踩一个“急刹车”,不至于三年后而亡呢?
光绪帝
只可惜,光绪帝毕竟没能熬过慈禧,早一日比“妖婆”驾崩。这究竟是巧合,还是有人故意而为之,将永远不会有答案了。但大清三年后而亡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发布于:天津市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